第一百一十四章 想吃娇耳-《我当导游的那几年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“您是个圣人。”
    他转过来看看我,笑了笑。
    “我从没想过做什么圣人,当时社会,人心涣散,朝政不安。农民起义此起彼伏,兵祸绵延,到处都是战乱,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,加上疫病流行,很多人死于非命,真是“生灵涂炭,横尸遍野”,惨不忍睹。而府衙自顾不暇,为争权夺势,发动战争。这使的我从小就厌恶官场,轻视仕途,怜悯百姓,也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。记得那是汉桓帝延熹四年,我才10岁时,就拜同郡医生张伯祖为师,学习医术。这一学就是多少个春秋,这一生呐。”
    医祠有对这方面的记载,有些记载错误的他也和我说。
    “张伯祖?”我在回忆这个人,想不起来。
    “师傅当时是一位有名的医家,他性格沉稳,生活简朴,对医学刻苦钻研。每次给病人看病、开方,都十分精心,深思熟虑。经他治疗过的病人,十有八九都能痊愈,他很受百姓尊重。”
    张仲景看到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妈妈在给孩子讲述张仲景的故事,孩子听完,奶声奶气的和妈妈说。
    “妈妈,我以后也要成为医圣,救很多很多人。”
    “好的,儿子,那你要好好听话,好好读书哦。”
    “恩恩。”
    哪怕母子已经走远,张仲景依旧杵在那。
    “这个母亲让我想起一个人。”
    张仲景要我跟上,继续。
    “那时候,我有一个比我年长的同乡,他叫何颙,对我颇为了解,我依旧还记得他曾经对我说过,说我才思过人,善思好学,聪明稳重,但是没有做官的气质和风采,不宜做官。只要专心学医,将来一定能成为有名的医家。”
    “他的支持是我之后的动力,使得我更加刻苦学习医术,广泛吸收各医家的经验用于临床诊断,很快我便成了一个有名气的医生,甚至超过了我的老师。”
    有些人与生俱来就是要做一番事业的。
    我们就这样走走聊聊,差不多逛完了,我在想接下来该干嘛,张仲景却突然对我说。
    “我突然,想吃‘娇耳’。”
    娇耳?那是什么?
    我有点蒙。
    “那是什么?或许你告诉我,我能给你找来。”		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